• 凡尔赛必备的香槟,起源竟然是因为“连环爆炸”
  • 2025-05-13 06:19:58
  • 如今,香槟已经成为了各种庆祝活动的代名词。

    然而香槟最初却被人们称为“恶魔之酒”。因为最开始,含有丰富的气泡使得脆弱的香槟瓶极易发生爆炸。

    那时候,人们还不知道起泡酒的存在,香槟地区主要用黑皮诺葡萄酿造静态的红葡萄酒。

    然而,地处北部的香槟地区可不算好的红葡萄酒产区。受冷凉气候的影响,这里生长的葡萄成熟度不会太高,无法酿造出像勃艮第地区那样酒体浓郁的红葡萄酒。

    更奇怪的是,香槟地区的葡萄酒总会在第二年春天到来时集体发生爆炸。后来,人们渐渐总结出了“恶魔之酒”频频爆炸的原因:

    当酵母把所有葡萄糖消耗殆尽时,发酵就会终止。

    对于含糖量较高的葡萄汁来说,酵母会一直持续发酵,直到酒精含量过高,大约在16%上下,酵母会被自己代谢产生的酒精毒死,这时发酵也会终止。

    发酵终止后,酿酒师就会将酒保存在酒窖中。

    但事实上,酒中的酵母菌只是因为香槟地区寒冷,而暂时中止了发酵,有点像进入“休眠”的意思。

    但此时的葡萄酒中既有存活的酵母,又有残留的葡萄糖。第二年春天到来,天气转暖,酵母菌苏醒,重新开始发酵。

    这时葡萄酒已经装瓶密封,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法释放,只能在瓶中积聚,瓶内气压不断升高,瓶子材质又比较脆弱,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引发爆炸。

    想准确控制酿酒的温度环境难度太高,于是酿酒师们就将错就错,发明了一种酿造起泡酒的方法——二次发酵法。

    首先,酿酒师在第一次发酵结束后得到“基酒”,往基酒中加入由葡萄糖浆和酵母组成的发酵液,再将酒密封。

    来年回暖后,酵母直接在瓶中进行二次发酵,产生细腻的二氧化碳气泡。

    为了安全考虑,制造商也在酒瓶的包装上花了些心思。

    首先就是将圆柱形的瓶塞改成了蘑菇状,而且酒塞上还会套上一层金属网,作用是防止瓶内气压过大,软木塞会突然从瓶口喷发出去,造成危险。

    瓶身形状上也十分独特。它的瓶壁厚实、肩斜、瓶底凹陷。

    这种瓶子要比普通葡萄酒瓶身更胖、更结实一些,瓶肩坡度平缓,瓶塞相对较大,瓶身整体较稳,承压能力强,不会被内部的气压撑爆,还能减缓氧气进入,延长葡萄酒的保存时间。

    香槟的历史告诉我们,一场意外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坏事。用心观察、敢于创造,从意外中获得灵感,也有可能创造奇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