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歙溪澄湛千寻碧,中有崎嵚万年石。”说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,全称歙州砚。歙砚取石于古歙州黄山与天目山之间的歙县、黟县、休宁、祁门和黎源一带,在歙县加工而得名。歙石以黎源龙尾山最佳,又称龙尾砚,有“龙尾歙砚天下冠”之说。除此之外,歙县、休宁县、祁门县亦产歙砚。
秋山会友图
歙砚历史悠久,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,现有实物证实汉代已经开始使用歙石制砚,唐代被列为贡品,南唐李后主更将之与澄心堂纸、李廷圭墨并称天下之冠。唐元和年间,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《论砚》一文中已把端砚、歙砚、洮砚、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。唐咸通年间,文学家李山甫有赞歙砚诗:“追琢他山石,方圆一勺深,抱才唯守墨,求用每虚心。波浪因纹起,尘埃为废侵,凭君更研究,何啻值千金”。
富贵图
自古武士爱剑,文人惜砚,砚台是文人身边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,更是彰显格调与个性的“雅玩”。在历代帝王与李贺、柳公权、欧阳修、苏东坡、米芾、黄庭坚、朱彝尊、纪晓岚、金龙、张之洞等大批文化名人的助推下,中国独特的砚文化俨然形成。
展开全文
静夜思
歙砚的制作技艺以雕刻为中心,由选石、构思、定型、图案设计、雕刻、打磨、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。砚材纹理细密,兼具坚、润之质,有涩不留笔、滑不拒墨的特点,被誉为“石冠群山”、“砚国明珠”。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来看,歙砚之美由意象到意境,都是对更高层次、境界的追求。2006年5月20日,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千载之寿
“不轻不燥禀天然,重实温润如君子。日辉灿灿飞金星,碧云色夺端州紫。”改革开放后,歙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和发扬,无论在开采矿坑,还是制砚工序和雕刻技术方面,都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,并且将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重新发掘了出来,为名闻遐迩的歙砚文化增添了新的风采,将歙砚文化推上了一个让世人瞩目的繁荣高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