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为什么吴妈会有过激的反应?
想想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她的身份。在辛亥革命前期,中国妇女一直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,婚姻不能自主,要遵从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”。而阿Q虽未受什么明师指授过,但他对于“男女之大防”却历来非常严;也很有排斥异端——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之类——的正气。他的学说是:凡尼姑,一定与和尚私通;一个女人在外面走,一定想引诱野男人;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,一定要有勾当了。
吴妈等封建女性的思想,一直被礼教所掌控,特别是那所谓的道德戒律——三纲五常,并将其逐渐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自然而然的成为日常行为指向。 当阿Q对吴妈说“我和你困觉”时,可想而知,这种思想上的冲击力该是有多么的震撼!况且她还是“小孤孀”,这无疑又是一重身份的压迫。
显然,在思想的束缚与身份的重压下,吴妈无疑是悲剧的,她也是一个可怜人啊!
(2)她的推力与责任应占几分
“啊呀!”吴妈的一声怒喊,吸引了众人的目光,随着她的边跑边嚷,人们似乎知道了些什么。在阿Q还尚未思考明白时,便迎来了一枝大竹板的伺候,自此后,他的不幸便开始了。
“吴妈,是赵太爷家里唯一的女仆,”赵太爷在未庄那算得上是有地位的人,还是秀才的爹,谁不得给几分薄面。可偏偏阿Q去碰“虎须”,这你得是多有“勇气”,给自己找不自在,给赵太爷上眼药啊!这赵太爷一不高兴,阿Q就倒霉了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生计问题,温饱得不到解决,怎么度日吗?不得已,远走未庄,进城去了。
这件事情,对于吴妈来说,或许是让她得到了解脱,一个“小孤孀”,被人如此表白,有损清誉,她也可以趁此机会,逃离这个一直束缚于她的村庄。可是对于阿Q来说,这在他日后的道路上,就成为了一块绊脚石。无论你做什么,总有一个污点伴随,这种感觉不是很好,以至于到最后,他连自辩的机会都没有。此次事件,在一定程度上,为阿Q日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,最终导致了其死亡。
许久不见的吴妈,在阿Q临死前又出现了。她对于阿Q的不久人世,没有丝毫的同情,对于即将杀死阿Q的洋枪,到是挺崇拜的,这等的麻木不仁,确实有其可恶的一面。
所以说,阿Q的死的确有她的原因。但若将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她,那就未免有些苛刻了。她生长在那个年代,受那个年代的思想礼教所控,她的所作所为,符合于那个时代人们的习惯性行为,所以,只能说,她是杀害阿Q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份子,其作用只能是一个微小的分子。
(3)思想不觉悟
吴妈与阿Q是远日无怨,近日无仇,要说单纯的去害阿Q,那更是不可能,毕竟在事发之前,吴妈还曾与阿Q聊起赵太爷家的一些家事。
“太太两天没有吃饭哩,因为老爷要买一个小的……”
“女人……吴妈……这小孤孀……”阿Q想。
“我们的少奶奶是八月里要生孩子了……”
通过这段对话,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吴妈内心的同情,说明她是一个善良的人。所以,害人之心,是万万没有的。
深受封建思想伦理道德的荼毒吴妈,在丈夫死后,却要守着“贞洁”过一生,这是何等的悲哀!当阿Q向她求爱时,她觉得自己的“贞洁”受到了侮辱,同时在内心深处,也感到了无助、恐惧。所以,她哭、她跑。
阿Q终是因为她,走上了一条不归路,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封建礼教“贞洁”。吴妈与阿Q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,虽然,他们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,但是封建思想的禁锢,对他们而言都有用,都是麻木,不自知,不抵制,却都默默的遵守,这是愚昧、不觉醒的表现。
(4)封建等级思想的压迫
吴妈及其更多的“吴妈”们,为何会成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?他们的思想为什么不觉醒呢?
在我国,封建等级思想,历经千年,统治人们也是千年。无论新思想的浪潮开始多久,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,若想在一夕之内改变,很难。
阿Q是因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向吴妈求爱,而吴妈因为封建礼教“贞洁”拒绝了他。俩人各持自己的伦理道德观,不论是谁触犯,都有麻烦,然而,他们坚守的这些封建礼教,不过是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罢了。
其实,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,吴妈也是一位受害者。若果可以,同作为最底层的他们,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?所以说,在一定程度上,森严的等级观念,才是杀死阿Q的刽子手。
二、作为底层老实人如何才能实现阶级横跨呢
1、打破固有思想
人贵有自知之明,可是这自知,并不是否定自己,更不能因循守旧、故步自封。在《阿Q正传》中,吴妈是固守自己的“贞洁观”,可是在那个被调戏,谁都不言说的年代,她说了,尽管她知道最终等待她的是什么。
在坚守与传承中,我们要学会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。不要被固有的模式框住,这样你才能看到另一条路,这就需要你打破固有的思想。
2、要把握时机
因阿Q的求爱,致使阿Q逃离未庄,可是,吴妈又怎么能够在未庄待下去呢?她也走了。
同样是进城求生存,同样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,为何后来的差距那么大呢?阿Q因为偷盗,最后又回未庄,风光一时,最后却又因莫须有的“偷盗”而枉死。可是,吴妈呢?在她离开未庄之后,鲁迅先生虽未写只言片语,却也可以从最后的那句“伊原来在城里做工了”看出,吴妈在城里混的不错,且不说,她做什么,至少她抓住了时机,在城里立柱了脚。抓住了可以和过去告别的机会,重新开始。
三、小结
通过细说“吴妈”,我们可以知道,吴妈是一类人的代表,她代表的是在封建礼教与封建等级的观念下的那些受害者。她们因思想被束缚,而显得没有温度,显得麻木不仁。
所以,鲁迅先生替他们发出了呐喊,告诉世人,不论你身处何地,是何身份,都不要被思想禁锢,被环境打败。那么,作为底层老实人的你也能实现阶级横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